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咸寧高新區管委會:
《咸寧市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咸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3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咸寧市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鄂政辦發〔2018〕7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進一步深化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優質糧食工程升級版,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和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糧油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全市糧油優質品率提升30%以上;糧油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打造2—3個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區域糧油產業園區(集群),2—3家年加工能力過萬噸、年銷售收入過8000萬元的糧油加工企業,大型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糧食產業園區(集群)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糧食科技創新能力和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二、主要任務
(三)做強做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扶持或者引進一批具有產業引領力的糧油生產龍頭企業,以優勢企業、優勢品牌、優勢品種為依托,推動區域性糧油加工企業兼并重組。支持創建“中國好糧油”和“荊楚好糧油”示范企業。扶持和認定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帶動力的國家、省、市級糧食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引導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等多種方式,與新型糧食經營主體和農戶構建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完善龍頭企業參與地方糧食儲備機制。(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等負責)
(四)推動國有糧食企業轉型發展。適應國家糧食收儲制度改革需要,按照政企分開要求,進一步深化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改革。深化軍糧供應體制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統籌利用國有糧食倉儲設施,多渠道開發現有國有糧食企業倉儲設施用途。確保國有糧食企業的政策性和經營性職能在人員、實物、賬務、財務管理上做到“四分開”,做強做優做大地方國有糧食企業,加強涉糧企業國有資產(股權)管理,加強國有糧食企業功能保障屬性,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優化經營機制,在穩價保供的基礎上拓展市場化經營,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等負責)
(五)支持多元主體協同發展。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糧食經營主體。在前期“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基礎上,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多元主體參與“優質糧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動。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培育發展跨區域、跨所有制的糧食產業化聯合體和產業聯盟。鼓勵通過產權置換、股權轉讓、品牌整合、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糧食產業資源優化配置。(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供銷社等負責)
(六)推動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加強高標準農田和水利建設,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和農業產業強省建設大局,放大糧食加工轉化引擎作用,發展“產購儲加銷”一體化模式,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支持引導糧油加工龍頭企業自主建立優質糧油生產基地,與新型糧食經營主體開展產銷對接和協作,提高糧油產品優品率,提升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水平,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注重本地糧油品牌的推介和宣傳,讓優質糧油品牌“走出去”;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實現糧源基地化、加工規模化、產品優質化、服務多樣化。(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財政局等負責)
(七)推動糧食產業集聚和園區建設。依托特色糧油產區,優化產業布局,打造特色糧食產業示范園,對接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支持建設現代糧食產業物流示范園區。支持本地企業在建設倉儲物流設施、營銷網絡等多方面開展跨區域深度合作。(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等負責)
(八)發展糧食生態循環經濟。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生產模式,推動糧油加工向保健、化工、醫藥、生物、食品等領域拓展。鼓勵支持糧食企業探索多途徑實現糧油副產物循環、全值和梯次利用,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構建綠色糧食產業體系。鼓勵糧食企業建立綠色、低碳、環保的循環經濟系統,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和物耗水平。推廣稻殼發電、生物柴油等新能源項目,增加專用米、專用粉、專用油等糧油產品的有效供給,大力開展米糠、碎米、麥麩等副產物綜合利用示范。(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農業農村局等負責)
(九)積極發展新業態。推進“互聯網+糧食”行動,通過各地的原有應急體系配送中心網絡,搭建經營網絡和服務體系,發展糧食電子商務,推廣“網上糧店”等新型糧食零售業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充分利用省級糧食電子交易平臺,拓展商品糧競價交易、物流運輸、金融服務等功能。支持建設國家級、省級、市級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20個,鼓勵發展糧食產業觀光、體驗式消費等新業態。(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局等負責)
(十)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地域優勢,大力推廣優良品種,支持蝦稻、鴨稻、鰍稻等綜合種養、再生稻、有機糧油等綠色生產方式,發展優質稻、油菜、油茶等優勢特色糧油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生產。增加綠色有機和多元化、個性化產品供給,指導有條件的縣(市、區)主推2—3個優質糧油品種,實行集中連片種植、規模化經營。建立優質優價糧食生產和分類收儲、加工及銷售機制。加快發展雜糧、木本油料等特色產品。發展安全環保飼料產品。(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林業局等負責)
(十一)大力推進主食產業化。支持推進米面、雜糧及薯類主食制品的工業化生產、社會化供應等產業化經營方式,支持發展本地方便食品、速凍食品、特色食品、傳統食品。依托供應網點、大型超市、食堂及餐飲門店,試點運行“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作坊置換+聯合發展”等模式,開展主食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鼓勵和支持主食產品與其他食品融合創新。(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等負責)
(十二)培育咸寧本地糧油品牌。支持本地糧油加工企業品牌創建,培育大米、食用油公共品牌各1個,建立共享機制,促進品牌整合。鼓勵融入“荊楚大地”(省級)公共品牌。積極參與省內外糧油展示交易會,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咸寧糧油品牌在全省、全國的占有率和知名度。鼓勵企業加強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大力發展“三品一標”糧食產品。加大糧食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加強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等負責)
(十三)健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各縣(市、區)根據實際,建立健全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引導和支持企業制訂新產品企業標準,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標志糧油產品標準、相關檢測方法標準。探索建立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進一步健全質量安全監管銜接協作機制,建立進口糧食疫情監測和聯防聯控機制。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特別是糧油產品的綜合治理,針對糧食的重金屬超標、轉基因等問題進行專項檢查,源頭治理。(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等負責)
(十四)完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抓住“武咸同城”協調發展有利契機,結合咸寧交通區位優勢,依托公路路網、鐵路和水運通道,發展多式聯運,謀劃一批重大糧食物流項目,引進社會資本和專業力量,加強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和應急供應體系建設,著力推進重要物流節點建設。鼓勵企業通過合資、重組等方式組成聯合體,提高糧食物流組織化水平。加快糧食物流與信息化融合發展,促進糧食物流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效率。大力實施準低溫(低溫)庫升級改造。整合倉儲設施資源,繼續支持建設一批專業化市場化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等負責)
(十五)提升糧油機械制造優勢。落實“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重點研發生產新型環保節能的糧油、飼料機械設備制造,廣泛應用于烘干、加工等環節。鼓勵我市糧油機械發展高效節糧節能成套糧油加工裝備,提高關鍵糧油機械及儀器設備制造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等負責)
(十六)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和人才支撐。深入實施“科技興糧”“人才興糧”。鼓勵企業和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共同設立研發基金、實驗室、成果推廣工作站,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糧食領軍企業,培養一批糧食產業技術專家。指導企業對營養健康、質量安全、節糧減損、加工轉化、現代物流、“智慧糧食”及不合格糧食處理技術等領域相關基礎研究和急需關鍵技術難題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對接,推進高新技術在糧食產業中的應用。利用省級糧食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及合作平臺,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強糧食產業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行業短缺實用型人才,培育“糧工巧匠”。(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經信局、市農業農村局等負責)
三、保障措施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因地制宜制定推進本地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規劃或者方案。加大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實績在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中的權重。結合鄉村振興要求,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發改(糧食)部門負責協調推進糧食產業發展有關工作,牽頭建立部門協作機制,加強糧食產業經濟運行監測和指導。財政部門強化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引導和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糧食產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等負責)
(十八)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好現有資金渠道,支持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國家現代糧食產業發展示范園區(基地)建設和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積極落實好商品糧大省獎勵資金政策,統籌利用產糧產油大縣獎勵資金、糧食流通產業發展資金、糧食風險基金等支持糧食產業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功能,積極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加大對糧食產業的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倉儲、烘干設備,可按照規定享受農機具購置補貼。落實糧食加工企業從事農產品初加工所得按照規定免征企業所得稅政策。承擔地方糧食儲備任務的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稅務局等負責)
(十九)健全金融保險支持政策。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糧食產業發展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政策性、商業性金融機構要結合職能定位和業務范圍,加大對糧食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協調力度,統籌發揮各級產業基金和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壯大實力,強化服務功能,將糧食產業發展所需資金納入業務支持范圍。建立健全糧食市場化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融資擔保機制,降低銀行信貸風險。引導糧食企業合理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管理價格風險。穩妥開展企業廠房抵押和存單、訂單、應收賬款質押等融資業務,支持糧食企業利用現有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進行融資,創新“信貸+保險”、產業鏈金融等多種服務模式。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為糧食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險服務。(市人行、咸寧銀保監分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農發行等負責)
(二十)落實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對糧食產業發展重點項目用地予以統籌安排和重點支持。支持和加快國有糧食企業依法依規將劃撥用地轉變為出讓用地。改制重組后的糧食企業,可依法處置土地資產,用于企業改革發展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落實糧食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改委等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