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贏興光電去年成功過會進入待發行階段,平安電工進入在會在審階段,加上之前上市的瀛通通訊,全市前3家國內主板上市企業相繼出現在通城;
通成高新材料等4家企業,去年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至此該縣已培育出18家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在全省82家省級開發區中,通城經濟開發區綜合實力進至第8位,營商環境綜合考評躍升29位……
一組枯燥的數據,卻反映出通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景象。
近年來,通城錨定中部地區制造業強縣目標,開展鏈式招商,鍛長板、補短板,打造百億產業集群和百億園區,構建以縣經濟開發區為核心,以電子信息產業園、研磨產業園、湖北藥姑山健康產業園、坪山孵化園建設為補充的“一區多園”梯度發展格局。
兔年新春,記者探訪通城縣經濟開發區,感受到這個山區縣制造業科技賦能、補鏈延鏈強鏈的強勁脈動。
制造智造
對接國內一流科創院企
2萬平方米的大廠房里,5條全封閉的生產線依次擺開,沒有機械的轟鳴聲,只有從一臺臺電腦上跳躍的數據,才能感受到生產線運行的緊張與忙碌。
1月13日,走進通城縣樊牌新城,智能化的湖北玉立砂帶集團車間,令記者耳目一新。
“以前要100多名員工,現在30人就可以搞定。”湖北玉立砂帶集團工藝總工程師鄧旺光透露,玉立與中科院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材料工業研究所達成合作意向,正就酚醛樹脂開展研發。
“院士專家團隊的加持,將幫助玉立研發出更多適用于高端領域的‘高、精、尖’產品,為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發揮重要作用。”鄧旺光說。
與中科院的合作,是通城縣高端謀劃、緊密對接院士專家團隊的行動之一。
制造業大縣須走智造之路。2022年10月19日,縣委書記劉中英率部分企業代表前往北京中科院研究所考察學習,與國科新材料技術公司成功簽約。國科新材料公司專家團隊,兩次到產業龍頭企業“把脈問診”,全面調查技術需求,為企業開展“科技搭橋”行動。
目前,國科新材料公司利用中科院豐富的技術資源,已協調中科院相關研究所和玉立集團、平安電工、通成新材料、亞細亞陶瓷等產業龍頭,就羥基磷灰石、可陶瓷化硅橡膠、高端酚醛樹脂、功能性涂層材料、環保節能新材料等項目達成科技創新合作。
“不為所有,但為所用。”通城縣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主任續紅林介紹,通城縣正集中精力打造高質量研究院,與中科院國科新材料公司、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以及上海、廣州等地人才俱樂部建立協作關系,精細規劃、精準對接國際國內人才技術,引領產業發展和服務企業成長。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系統構建“一平臺六中心+產業研究院(所)”創新平臺,即科創平臺、研發中心、成果轉化中心、人才發展中心、信息中心、實訓中心、檢測中心+多個特色產業研究院(所),聚焦打造“四大百億”支柱產業、“四大五十億”特色產業目標,為園區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等服務。
“產業創新發展暨招商引智大會、專家院士通城行也在謀劃之中。”續紅林說,將促進更多科創資源與通城產業發展需求精準對接,以智造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補鏈強鏈
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1月13日,在湖北強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芯片封裝測試項目現場,項目主體鋼架結構已封頂,一樓地坪和圍墻已建好。
“裝修后可以設備進場,調試生產線,做成試驗品,預計3月份正式投入生產。”湖北強芯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震說,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800億顆芯片,可以覆蓋湘鄂贛地區80%以上的電子消費產品,年營業收入可達30億元以上。
該項目是我市第一個芯片項目,位于通城縣電子信息科技產業園,主要從事半導體芯片封裝測試及其研發銷售為一體的業務。項目擬投資10.78億元,一期投資5.28億元,總占地面積54.19畝,建設約20000平方米廠房,計劃組建15條高端芯片封裝測試生產線。
為保障項目高效推進,通城縣組建了項目服務保障專班,蹲點項目現場、建設一線,采取專人專班掛鉤跟進,提供精準、優質、高效服務,推動項目早竣工、早達產、早見效。
2022年,通城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對接、考察、磋商洽談,成立專班,多次赴沿海招商,成功引進的芯片項目還有安芯美科技(湖北)有限公司集成電路國際化工業4.0智慧封測工廠項目,總投資21億元。
“這兩個項目對于通城電子信息產業,起到補鏈強鏈的關鍵作用。”縣委常委、副縣長王功輝說,起步于20世紀九十年代的電子信息產業,是通城縣近幾年來迅速發展壯大的重要支柱產業。該產業入列省級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縣委縣政府將其列入4個百億級產業集群之一,擁有以瀛通電子、三贏興科技、平安電工為龍頭的35家規模企業。兩個芯片封裝項目的加盟,彌補了該縣電子信息產業上游企業的空白,還對其它關聯企業起到虹吸作用。
“有芯就放心”。浙江大華、深圳正威、海康威視等電子信息產業品牌企業,紛紛來通城電子信息產業園考察,表達投資意向。
近年來,通城圍繞重點特色產業全鏈條發展精準招商,對涂附磨具、電子信息、陶瓷建筑等六大主導產業衍生出的12條重點產業鏈,通過開展駐點招商、產業鏈招商,推動產業鏈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去年,通城縣經濟開發區引進企業25家、億元以上項目18個、開工項目10個,總投資68.2億元。
用情用力
“保姆式”服務助力企業“加速跑”
走進湖北通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硅酮車間,只聽見機器聲響,卻看不到一個工人。
公司副總經理邱珍介紹,這是無人車間,從投料到產品包裝,硅酮等原料在管道中輸送,不接觸工人,不暴露在空氣中,防止灰塵污染產品。
“公司每年銷售額以25%的幅度增長。”邱珍說,公司創建于2015年4月,注冊資金2000萬元,生產硅酮密封材料。在通城縣黨委政府的扶持下,公司快速發展,2017年追加投資2.7億元,在縣經濟開發區坪山工業園擴建新廠房,新增加聚氨酯泡沫填縫劑生產項目,技術升級改造硅酮密封材料生產項目,實現了生產和包裝一條龍全自動生產,先后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稱號。
短短7年時間,為何能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長為“小巨人”?邱珍說,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部門和經濟開發區的用心用情用力服務。通城縣委縣政府牽線搭橋、招才引智,企業與武漢各大高校及咸寧本土高校湖北科技學院進行校企聯合科研攻關,取得一項又一項科研成果。公司先后獲得2項產品發明技術專利、14項實用新型技術專利,多款產品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
“企業想到,政府做到。”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副主任汪四國說,開發區“一區多園”硬環境日益提升。坪山孵化園道路公租房路、安置點路已建設完成,水、電、路、氣、通訊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已建成10棟標準化廠房投入使用,共入駐企業21家,其中17家企業已開工生產。電子信息科技產業園一期控制性規劃已完成并通過專家評審,花園路和科技園路已開工建設。研磨產業回歸創業園已完成項目招標。
軟環境方面,圍繞“十必須十不準”“一門進出、一窗聯辦、一次辦妥”等核心內容開展全面深入改革,創新實施“一人代理、一窗受理、一網辦理”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領辦、盯辦、代辦的“保姆式”服務。“最多跑一次”事項達99%,縮短手續辦理時間達到60%以上。
“我們將在優化營商環境、提高項目服務上鉚足勁頭,強化項目論證,注重畝均效益,同時突出‘環保、技術、效益’,專班推進,紓困點、通堵點、解難點,以最大的誠意、最好的服務推動項目合作落實落地、開花結果,進一步夯實打造中部地區制造業強縣的基礎。”通城縣委副書記、縣長楊修偉說。
(柯建斌、陳新、馬麗、付婧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