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記者馬麗、特約記者付婧燁、通訊員吳云峰報道:“去年,農機用油、肥料等價格上漲,成本增加不少。加上旱災,沒有賺到錢。今年推廣稻鴨共生種養模式,實行機器換人,科技助力,賺錢有望。”
2月17日上午,在通城五里鎮陳谷村的稻田埂上,明海農業耕種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給記者算著效益賬——
合作社共承包農田1200余畝。以前春耕備耕主要采用傳統模式,人工需求量大,每人每天200元。工作效率低,成本高。去年下半年,合作社耗資40萬元,購買了一批新農機,包括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換機械后,一天成本僅需100元,且一天就能完工,一增一減,一年成本能節約五萬元。
去年,合作社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拿出80畝稻田試驗“稻鴨共生”模式。今年,將擴大到160畝。一只只鴨子堪比種田能手,吃蟲、鋤草樣樣都會,鴨糞還可直接肥田。“稻田里養的鴨子肉質更緊實鮮美,種出的生態稻米還能高價賣,每畝地比過去至少省了100元的生產成本,實現稻鴨雙豐收。”
農戶們利用科技手段進行春耕生產,讓科技賦能穩產高產,是通城春耕生產一景。
而這一切得益于通城縣強化科技支撐,通過機器換人、科技下鄉、線上配送等措施,助力春耕備耕順利開展。
機器換人。該縣加大適用農機具推廣應用,抓智能化、無人機等突出優勢,加快推進“機器換人”,促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動該縣農業高效益、高質量發展。
科技下鄉。該縣組織110名農技推廣人員和200戶專業大戶,開展線上線下農業技術和茶園春季管理培訓;成立4個技術指導小分隊,深入農村開展春耕備耕科技下鄉服務活動。
線上配送。依托微信工作群等平臺,為農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等提供在線預訂、連鎖配送、定點直供等服務。
人勤春來早,科技助農忙。目前,全縣已完成3萬畝油菜、2000畝中藥材的清溝排漬,5000畝小麥、5000畝茶園追施春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