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位于咸安區溫泉街道辦事處肖橋村二組的錢氏英烈紀念館,綠樹環抱,鮮花競放,參觀瞻仰的人們絡繹不絕。
“想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怎能忘記革命先輩們的豐功偉績,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永遠銘記我們心中……”一名站在錢瑛塑像前的參觀者禁不住發出感慨。
“錢亦石出生在馬橋鎮錢家莊一個書香人家,是抗戰初期我黨革命理論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此時,清亮的聲音從錢氏英烈紀念館內傳出。
走近一看,一位白發老人眼神篤定,眼角泛著淚光。當天,馬橋鎮四門樓村村民錢開枝老人,帶著同村的20多位青少年,來到錢氏英烈紀念館,為他們講述錢氏英烈的故事。
像這樣的活動,老人其實已經講過24場,但他仍難掩心中的激動。
今年74歲的錢開枝,2007年擔任區級地名普查員,負責四門樓村、錢莊村等村的地名普查工作,在翻閱當時的縣志時發現,曾有60多位錢氏居民從這里走出去參加革命。
懷著對錢氏家族的那份敬重之情,錢開枝走村串戶,調查核實,搜集整理這些先輩們的故事。
一次,得知錢莊村有位80多歲的老人熟悉錢亦石的經歷,錢開枝坐不住了,什么也沒帶便跑出了家門。從那位老人的口中,錢開枝獲得了不少錢亦石鮮為人知的故事。
兩個多月里,錢開枝不分晴天雨天,不分白天黑夜,奔走于鄉間和城里,寫下了5000多字的走訪資料,為56位錢氏英烈正名身份提供了有力證據。
“咸安能出這么多紅色名人,我們都感到很自豪。”錢開枝介紹說,錢氏英烈紀念館建館14年,每年清明節前后,他都會帶著村民和孩子們來到這里,給他們講述錢氏英烈們的革命精神、紅色家風。
“錢氏家族倡導讀書明禮、公平友愛。在這種家風影響下,錢氏家族弟子熱衷學習、追求真理,才出現了錢氏英烈紀念館里這批典型人物。”80歲的錢氏家譜編制者錢生文說,錢氏家族革命英雄輩出,這不僅得益于個人努力,也與錢氏家族的家風傳承密不可分。
在咸安,對錢氏英烈熟悉的還有另外一個人。
58歲的咸安區檔案館(史志研究中心)主任吳新平,自小聽著錢亦石的故事長大,工作后也一直致力于錢亦石的生平研究。他介紹,錢亦石鼓勵其女兒錢韻玲、女婿冼星海、兒子錢遠鐸、錢遠鏡參加革命斗爭。同時,在錢亦石的影響和幫助下,錢瑛、錢定梓、錢定梯、錢定榮等一批錢氏青年投身革命。一大批錢氏青年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民間收藏家孫威歷時多年,收藏了60多件有關錢亦石的報道和史料,如,1938年錢亦石逝世當天報紙刊登的啟示、1942年新華日報董必武題詞紀念錢亦石逝世四周年的整版版面等。
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咸安區委投入20多萬元,由區紀委監委、區檔案館、溫泉街道辦事處三家單位組織專班,對錢氏英烈紀念館進行提檔升級。專班新收集了一大批錢氏實物、檔案、書信、公開出版的書籍,復原了當時錢定松領導游擊戰用過的松樹炮,錢瑛回鄉時穿過的衣服(仿真件)等。經過幾個月的設計布展,錢氏英烈紀念館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
相關鏈接:
錢亦石(1889-1938)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文化教育活動和革命理論宣傳工作。他以著述豐富、見解精深而蜚聲當時文化界,被董必武譽為“紅色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后,他以第八集團軍戰地報務隊少將隊長身份,率領以知名作家、音樂家、戲劇家為骨干的戰地服務隊奔赴前線,鼓舞抗日士氣。1938年病逝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贈送“哲人其萎”挽幛。
錢瑛(1903-1973)出生于咸安區肖橋村,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前,先后擔任上海全國總工會秘書處秘書、中共江蘇省委秘書,中共湖北省組織部長、代理省委書記,中共重慶局組織部長、中共上海局常委等。解放后,任中共中南局組織部長、中紀委副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第一任部長、國務院內務部部長等職務。因鐵面無私被譽為黨內“女包公”。(朱亞平、段俊暉)
責任編輯:楊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