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鮮花祭英烈。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因此,這個春末夏初很是特別,人們紛紛走進赤壁市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接受心靈洗禮。
赤壁市烈士陵園,青松翠柏環繞,桂樹樟樹長綠,一年四季花香,環境靜悠安寧,格外莊嚴肅穆。
革命烈士紀念祠旁,一束樸素的紀念花束分外亮眼。一名義務講解員正講述著烈士們的感人故事。一旁聽得入神的市民潘浩然告訴記者:“我們特意帶了孩子一起來,讓他從小就了解革命歷史,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1924至1949年間,赤壁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仆后繼地同北洋軍閥、國民黨反動派、日本侵略者及其漢奸走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數千名優秀兒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解放后,經蒲圻縣(現赤壁市)人民政府追認的烈士就有1460人。在這份烈士名單中,漆昌元烈士的名字十分搶眼,事跡最為感人。
漆昌元(1904——1927),小名辰保,別名時杰、善長。1904年8月出生于蒲圻縣上寺團山里漆家。1920年,在馬克思主義和進步思想的影響下,風華正茂的漆昌元很快接受了革命理論,于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背叛革命,大批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慘遭屠殺。這時,漆昌元仍以國民黨鄂南巡視員的身份為掩護,暗中掩護共產黨員撤退,保存了大批革命有生力量。
針對國民黨反動派殘酷鎮壓革命的暴行,中共湖北省委于1927年8月3日制訂了《鄂南暴動計劃》,9月6日,成立鄂南農軍第一路軍指揮部,漆昌元任總司令。
9月8日,當晚有一列火車由武昌開往長沙,漆昌元與汪遠本等人埋伏在中伙鋪(現紅杉巖)火車站兩旁。火車進站時,黃赤光帶領幾個人以國民黨13軍名義要求檢查,沖進駕駛室,用刀控制司機,埋伏在鐵路兩旁的農軍躍地而起,押車敵軍如夢初醒,來不及反抗便做了俘虜。是役,共繳獲快槍16支,子彈5箱,紙幣2.4萬元,大洋86塊。中伙鋪劫車的勝利,揭開了鄂南秋收暴動的序幕。
中伙鋪劫車后,特委經反復研究,認為實施暴動的難點,是消滅國民黨駐蒲圻的第13軍19師115團,計劃會合“人民自衛團”(原縣警備隊),進一步擴大革命武裝。
而在此之前,115團團長賀斌,伙同反動縣長楊濟時已收買了劉步一。9月9日,漆昌元帶著蒲圻農軍及學生共20多人,攜快槍8支,盒子炮9支到達新店。劉步一將漆昌元帶來的人馬有意安排在離團部較遠的新店街萬壽宮,漆昌元由于不明敵情,誤中埋伏,不幸被捕,并于當晚被殺害,犧牲時年僅23歲。
“一代英雄業,山河留舊痕。浩氣長虹影,凌煙汗馬魂。常憶塞外曲,幾度淚占襟。淋漓何處覓,千古碧濤奔。”這是一首為悼念漆昌元烈士而作的五言律詩。
“他們為了民族,為了國家,舍生取義,毫不猶豫把自己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在這塊紅色土地上。”4月25日,來自武漢工程大學的師生們來到了赤壁烈士陵園,在肅穆的氣氛中,大家手持鮮花緩步前行,依次走上臺階,繞行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鮮花,緬懷犧牲的革命先烈。
“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未來任重道遠。”師生們紛紛表示,通過深入學習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大家倍受激勵,一定腳踏實地,立足崗位做貢獻。
走出烈士陵園,駐足回望,群山懷抱之中,高高的紀念碑矗立在正午的驕陽下,一股浩然正氣彌漫周圍,讓人倍受激勵和鼓舞。
相關鏈接:
赤壁市烈士陵園1987年遷金雞山,面積0.3平方公里,自門入內經四段78級臺階登上烈士紀念塔。塔高7米,水泥結構,上鐫李先念主席題詞“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塔正面大理石撰刻著蒲圻縣人民政府題寫的《烈士塔序》,記述了在1927年大革命時期,革命先烈漆昌元、李紹先、徐敬之、祝自清、汪子霞等,領導蒲圻縣人民鬧革命的英雄史實和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
1959年,赤壁市烈士陵園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0月,列為第三批全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陳希子)
責任編輯:楊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