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推進市政府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市政府政務督查室近期對《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2021年重點工作上半年完成情況進行了督辦。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主要指標任務完成情況
(一)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完成情況
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02.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28.6%,高出全省0.1個百分點,增幅全省排第7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6.1%,增幅全省排第9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長39.1%,增幅全省排第10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2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9.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0%,增幅全省排第7位;進出口總額5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6.2%,增幅全省排第3位;城鎮登記失業率3.3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持平(100),漲幅較上年同期收窄3.7個百分點,全省排第4位;完成夏糧收獲面積20.52萬畝,總產3.95萬噸。
(二)報告中確定的其他指標任務完成情況
1.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上市公司或行業龍頭企業投資項目不少于3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億元以上項目100個;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00個。上半年,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3個;引進中國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個;引進上市公司或行業龍頭企業投資項目2個。引進億元及以上項目107個,10億元以上項目25個;新開工億元及以上產業項目80個。
2.培育互聯網融合發展平臺2家,省級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企業總數達30家。支持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動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制造業領域廣泛深入應用。重點支持方片互動網絡科技、必虎網絡科技等信息服務公司加快發展,支持奧瑞金、平安電工、立邦涂料等重點企業創建省級“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3.新建5G基站1000座。上半年,全市新建5G基站478座,累計建成1731座。
4.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5%以上。上半年,全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80%,全省排名第5位。
5.培育省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2家,新增科創企業100家,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300家。上半年,全市新增科技創業企業90家。
6.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家,建設科技創新平臺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比例達40%。制定《咸寧市“三個一百”(100家領軍型高新技術企業、100名科技型專家人才、100項科技成果)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已完成“三個一百”資源庫建設。全市現有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30家,市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311家,到年底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40%,5億元以上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
7.新增城鎮就業3.7萬人。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2837人,完成全年計劃的61.72%
二、其他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筑牢發展基石。
1.持續擴大有效投資。
上半年舉辦集中開工活動2次,累計新開工項目266個,總投資886.8億元。通山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已啟動可研階段勘探開挖工程,已掘進500米。藥姑大道已完成刷黑,瑤族風情體驗區、創客孵化園、康養休閑公園和中醫藥加工產業區正在進行場地平整、綠化等工作。上半年,全市165個重點項目已開工164個,其中18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9.6億元。累計調度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66個,年度計劃投資201.2億元,完成投資53.3億元。
赤壁長江公路大橋已全部完工并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正在辦理相關通車手續。赤壁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已完成站址選定及線路征求意見。蒲圻電廠三期項目由中南電力設計院完成可研報告編制,啟動了環評后續工作。咸寧-九江高速公路項目已完成投資6億元。赤壁長江公路大橋東延段高速公路已確定項目基本路線,已完成項目投資招標,基本完成社穩、水保、規劃選址等專題報告編制。簰洲灣長江大橋及接線高速公路正在進行項目前期工作。通城-修水高速公路正進行項目工可和專題編制,爭取盡快簽訂省級省界接點協議。嘉魚-崇陽高速公路正在規劃階段。通山黃荊口水庫已完成項目防洪影響評價、水資源論證、水土保持、土地預審和選址等10個專題審批。王英水庫引水二期工程正在編制市級實施方案。
2.加快釋放消費潛力。
成功爭取嘉魚縣岳公樓宋代文化特色街區改造提升工程項目為省預算內投資項目,獲投資金170萬元。積極組織各大商超參與省級消費促進月活動,“618購物節”期間,實現網絡零售額15237萬元,同比漲幅6.6%。市商務局推薦上報了5家電商直播基地和村播學院,擬聯合阿里巴巴在咸寧市內至少建成1個電商直播學院。積極推薦崇陽縣申報2021年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指導支持赤壁市依托康華智慧物流園構建農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形成“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融合”農村物流發展新模式,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
3.深化對外開放合作。
依托縣域特色產業,制定“一縣一業”外貿產業發展清單、“一縣一策”市場開拓方案。組織企業積極參加進博會、廣交會等各類線上線下重點展會,入駐“楚貿展”線上平臺,10余家企業參加了三批線上“荊楚云展”專項展會。目前,全市出口億元以上的企業11家,出口總額達20.9億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56%。
(二)扎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完善發展布局。
1.加快武咸同城。
上半年,我市共承接武漢產業轉移項目10個,合同投資總額13.94億元。開展武漢城市圈農產品集散基地建設前期研究工作。積極組織南玻光電、三勝工程等6家企業申報光谷創新大走廊科技創新專項,獲600萬元專項創新資金支持。
武咸快速通道天子山大橋《環境影響評價》正在審查待批。107國道咸安繞城段正在進行路基及橋涵結構物施工,已完成投資2.6億元。武漢-咸寧-南昌高速鐵路正在進行預可研修編工作。咸寧機場項目已進入機場場址優化方案階段。市城區南外環高速路線方案已完成。推進咸寧長江綜合門戶港建設,出臺了《長江綜合門戶港及公鐵水聯運項目“一辦七組”工作制度》《長江綜合門戶港及公鐵水聯運項目建設工作推進實施方案》,國家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林草局支持湖北長江新螺段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咸寧段)預案進行優化調整,并將優化成果納入湖北省生態保護紅線數據庫中。編制了《潘家灣臨港物流園項目建議書》《咸寧港潘家灣港區綜合碼頭工程項目建議書》,啟動了咸寧長江綜合門戶港項目工程可行性報告編制及環評、用地預審等20項專題研究。
2.突出市區引領。
結合市主城區、咸安區、高新區一體化發展的目標,明確了 “一主四輔”的功能組團。在市域構筑“一主一副三帶多極”的城鎮空間格局,依托咸寧資源稟賦特征,構建“一城十區”的主城格局,“三帶三軸”的城鄉格局、“一帶兩片”的農業格局、“北湖南山”的生態格局。將咸寧市納入全省優先承接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新材料、應急裝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等產業的市州。積極對接中港華鷹金石航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金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等來咸考察、洽談。赴武漢市商務局就“武咸同城”聯合招商工作模式進行溝通對接,探索“總部在漢、基地在咸”產業協同模式,推動建立“飛地經濟”。
3.壯大縣域經濟。
3月10日,召開全市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暨區域發展工作推進會議,印發了《2021年咸寧市推動區域發展工作要點》《2021年咸寧市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要點》。全市共培育省級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13個,數量居全省第一位。赤壁市榮獲2020年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成績突出單位,咸安區榮獲2020年全省縣域經濟工作進位顯著單位。持續推進投資過500萬元以上的169個重點技改項目建設。加強“兩湖”片區綜合治理,斧頭湖防洪治理工程涉及嘉魚縣、咸安區一期湖堤加固后續工程和泉水湖分洪工程等,已完成設計招標,正在編制可研報告。實施赤壁市西涼湖流域防洪及水生態治理工程,已完成初步設計報告。
(三)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發展質效。
1.做強特色主導產業。
繼續深化“簽約醫、醫融養、養辦醫、醫入戶、綠色醫”醫養結合成果,謀劃大健康項目503個,總投資3635.4億元。編制了《咸寧市中國桂花城建設2021年林業部門牽頭工作實施方案》,起草了《咸寧市古桂保護條例(草案)》,啟動了國家林業局桂花研究中心申報工作,全市已完成桂花造林1.4萬畝。成功評選為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家,省經信廳已向工信部推薦4家企業申報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快培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特種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支持通城縣打造百億電子線材產業。2021年全市納入省重點項目18個,玖龍紙業、敏實汽車、穩健、中健、萬津實業、非米豐光電等一批工業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3.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開展“5G春風行”巡展,推動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制造業領域廣泛深入應用。支持奧瑞金、平安電工、立邦涂料等重點企業創建省級“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
4.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印發《2021年度咸寧市“萬千百”企業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通城縣涂附磨具產業集群質量提升項目被評為省級優秀示范項目。開展兒童和學生用品、成品油、防疫物資產品、塑料污染治理等多類產品質量專項整治,對86個批次不合格產品依法處理。5月18日省市場監管局對國家苧麻紡織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湖北)進行預驗收。6月4日召開全市質量強市工作委員會2021年第一次全會,印發了《質量強市暨質量提升2021年行動計劃》,研究制定了《關于以標準品牌為引領推動全市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全市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實施方案》,啟動了第十一屆市政府質量獎評選工作,已完成9家申報企業資格評審。
全市鄉村旅游客房改造建設完成1930間,農家飯1215桌,研發特色菜16道。策劃鄉村旅游招商引資重點項目22個,完成鄉村旅游Logo標識2套,征集鄉村旅游宣傳口號60條。
(四)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開放,激發發展活力。
1.全面深化改革。
統籌供銷社綜合改革。印發《市供銷社2021年深化綜合改革重點工作清單》,入選全省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在全省“供銷合作貸”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上半年,供銷合作發展基金完成貸款89戶,貸款金額7461萬元。
鞏固信用咸寧品牌。6月30日,政銀企金融服務平臺正式啟用,目前已入駐金融機構24家。市直11家銀行已納入“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機制,2020年度綜合改革績效評價中,在全省4個全國試點城市中位居第一。
2.加快創新步伐。
建好“科創中國”試點城市。舉辦科創專家助力咸寧產業發展培訓營。組建咸寧市科創聯絡員隊伍,舉辦咸寧市“科創中國·湖北中心站”科創聯絡員培訓會,培訓聯絡員40余人。
支持更多企業多渠道掛牌上市。中國證監會已受理三贏興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上市申請材料。積極開展后備企業跟蹤培育,納入全省“金種子”企業3家、“銀種子”企業20家、企業上市政務服務云平臺企業50家。
啟動第四批“南鄂英才計劃”項目申報,征集創新創業項目33個。修訂完善了“大學生引進計劃”配套實施細則,引進5000余名大學生來咸實習實訓、就業創業,為13名“大學生引進計劃”身份認定人員發放購房補貼13萬元。推進“一村多名大學生”培養計劃,擬面向全市農村招錄330名和50名優秀農村青年分別接受大專學歷、“3+2”中高職教育。深入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擬新招錄學員180名。
3.優化營商環境。
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印發了《2021年全市招商引資工作方案》,召開全市招商引資工作會,兌現了《咸寧市招商引資有功人員獎勵辦法(試行)》。
做強做優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起草了《咸寧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2020-2022年)實施方案》《咸寧市市屬國有企業優化整合實施方案(草案)》。我市央企合作項目24個,總投資額1648.2626億元。
積極培育全省民營經濟100強企業。截至目前,我市上榜湖北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企業共6家,其中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入圍全國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
(五)深入踐行“兩山”理念,轉換發展路徑。
1.加強生態修復治理。
湖北省國家儲備林咸寧幕阜山區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范PPP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召開全市非煤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工作推進會,印發了《全市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百日攻堅戰”行動工作方案》《關于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激勵懲戒管理的通知》。
2.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納入省第一批綠色產業項目3個,累計獲融資額度6.3億元。組織5家企業進行節能診斷等工作,爭取今年新增3家國家級綠色工廠企業。
新建一批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全市現有新能源汽車充電樁694個。上半年,國網充電設施充電量 101.7萬千瓦時,同比增加130.61個百分點。
3.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
印發了《咸寧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2021年度工作方案》。擬推薦通山縣、通城縣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赤壁市趙李橋鎮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起草了《開展公園城市建設指南標準實施評估活動方案(草案)》,完成《公園城市建設指南》省級地方標準英文版的翻譯工作。參加“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標準試點項目”中英交流會和ISO/TC268/TG2工作組會議,為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咸寧樣本”。
開展西涼湖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工作。在咸安區、赤壁市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試點,對自然資源資產進行試點核算。推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完成西涼湖第一季度生態補償考核,下發了考核情況通報。
(六)堅持城鄉雙輪驅動,優化發展模式。
1.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上半年全市城市補短板強功能工程入庫項目258個,已開工126個,開工率48.84%。實施黑臭水體治理系統性優化建設項目,印發了《咸寧市泵站設施的維護和保養制度》等14 項長效管理機制。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上半年,全市納入2020年中央補助支持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項目89個,已完工81個。納入2021年中央補助支持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項目98個,已開工75個(已完工10個)。刷黑維護道路12250平方米,更換井蓋、雨水篦398塊,修復人行道板約1470平方米、流水板123米、路緣石436米 ,完成6處積水點改造,清理雨水7860個,疏通支管11890米。
2.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產業提效、產品提質、生態提升行動,加快咸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步伐。崇陽縣鋪前村油菜花海獲評“2021湖北最美油菜花海”、咸安區馬橋鄉村記憶油菜花海獲評“2021湖北特色油菜花海”。上半年,預計實現茶產業綜合產值49.82億元、蔬菜綜合產值45.58億元、道地藥材綜合產值5.2億元。在建和準備投產種豬場3家,養殖規模1.8萬頭。基本建成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高新技術研發試驗區,茶葉、獼猴桃、筍用竹種植示范區啟動優良新品種引種篩選,智能溫室大棚示范區啟動航天蔬菜設施栽培專用品種選育和集約化育苗技術研發。
全市共排查發現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等三類監測對象133戶433人,對監測戶發展的茶葉、蔬菜、中藥材、小龍蝦等項目實施產業獎補。建成扶貧車間65家,就近就地帶動597名脫貧戶就業。設立“十員專崗”1.8萬個。印發了《咸寧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方案》。
(七)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共享發展成果。
1.完善民生保障體系。
上半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50353人次,總醫療費用31522.3萬元,政策內費用30713萬元,“四位一體”補償27501.5萬元。城市低保人數15333戶22450人、發放資金4414萬元;農村低保人數52236戶84519人、發放資金1.4億元;城鄉特困人數10052人、發放資金6253萬元。實施“溫暖救助”行動,走訪慰問困難群眾855人、發放資金34萬元。發放殘疾人兩補37.85萬人次2899.66萬元。
2.促進社會事業發展。
新建幼兒園5所,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約1800個。召開全市集團化辦學和勞動教育現場推進會暨全市基礎教育工作會,全面推進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體制機制改革。
印發了《咸寧市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專項規劃(2021-2023年)》。市第一高級中學征地拆遷和規劃設計穩步推進中。舉辦鄂南職業教育集團年會,組織職業教育活動周系列宣傳活動,組織開展全市中職學校技能大賽。制定咸寧市中職教育規范管理備忘錄,完成咸寧市2021年第一批次1+X證書試點學校申報,指導咸寧市理工中等職業學校籌建。組建護理工作專班,籌備組建咸寧康養人才培養聯盟。爭取特殊教育中央補助資金283萬,推進特殊教育。
加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力度,加快提升城鄉居民文明素養。印發了《咸寧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內設機構職責和工作機制》《咸寧市文明城市創建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咸寧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2021年度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有序推進創文工作。分別推薦第八屆全國、全省道德模范候選人6人、10人,組織推薦“湖北好人”22人,上榜1人。組織實施《咸寧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指導標準》《咸寧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2021年度責任清單》《點位實地考察操作表》。開展創文業務培訓7場,420余人參加培訓。加強實地督導,走訪點位853個。積極推進《咸寧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立法工作。在咸寧日報、咸寧廣播電視臺開設《文明創建進行時》《文明創建紅黑榜》專欄,累計推出專欄11期。全媒體發布《致咸寧全市人民的一封信》,發放調查問卷40000余份。
謀劃建設向陽湖中國文創產業聚集區,加快市檔案館、文化“四館三場兩中心”、體育“一場兩館”群眾性文體設施建設。市委有關領導先后8次深入向陽湖及周邊區域開展實地調研,召開專題會議6次,《向陽湖文創聚集區概念性總體規劃》已編制完成,聯系接待30余批次客商赴向陽湖實地考察。市檔案館項目四層主體工程、外墻造型、系統管線已完工,內部裝飾裝修正在收尾,附屬工程正在施工。將生態體育中心項目納入湖北科技學院梓山湖校區總體規劃。市非遺展示館已于4月15日開館。
推進“萬里茶道”申遺、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適時舉辦市第二屆運動會、溫泉文化旅游節、國際溫泉馬拉松賽。省文化和旅游廳赴赤壁開展“萬里茶道”申遺調研,完成羊樓洞明清石板街86棟古建電路改造項目。湖北·咸寧第十三屆溫泉文化旅游節已正式獲省節慶辦批復同意,正在策劃溫泉文化旅游節“香城泉都 溫馨咸寧”2021(武漢)旅游產品推介活動、2021(長沙)旅游產品推介活動、“鄉村振興看咸寧”特色鄉村巡游活動等相關活動。市第二屆運動會已完成競賽啟動儀式,下發了競賽規程總則、賽程安排和各單項競賽規程。
3.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
全面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出臺了《咸寧市安委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職責》。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咨詢日”活動,推進高危行業技能培訓行動。分步推動鄉村森林防滅火“十有”能力建設,將火情多發的19個鄉鎮列入重點管理。全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推進會在咸召開,咸安區成為全國86個試點之一。全市分別有6個、3個社區被命名為全省、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啟動了《咸寧市應急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建設高標準應急指揮中心,新建1700㎡應急儲備倉庫,正穩步推進。組建小區(網格)應急管理隊伍1406支,基本實現全市城市社區應急管理隊伍建設全覆蓋。及時更新全市金融風險隱患臺賬,開展兩輪“掃樓掃街”排查活動,加快推進非法集資案件處置,完成28起案件銷號。
按照“5辦3中心”模式優化機構設置,配套制定綜合執法、“吹哨報到”等12項措施,6個街道全部按照新體制新機制運行。完善“雙報到”制度,扎實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常態化下沉小區(網格)“百日提升”專項行動,推行小區“圓桌會”“星空夜話”“村灣夜話”制度。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1.旗幟鮮明講政治。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和完善“思想引領、學習在先”機制,上半年共召開市政府黨組會議7次、市政府常務會議6次,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及重要批示、指示,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2.加強法治政府建設。通山縣南林橋鎮石門村、崇陽縣銅鐘鄉坳上村、咸安區溫泉街道肖橋村被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開展市直單位法律知識“點單式”公益宣講,全面推行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制度,市直6所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已全部配備到位。舉辦首屆咸寧市城區中學生法律知識闖關賽活動、“法潤園區 春風惠企”活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暨2021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已播出“法治熱線—部門說法”欄目25期。已形成《咸寧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修改稿)》。認真辦理省人大建議15件、政協提案6件,市人大建議87件、政協提案116件。
3.加快提升專業素養。始終樹牢“終身學習”理念,周密部署黨史學習教育,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實施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工程,著重加強思想政治、精神文明、綜合業務、專業業務等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培訓教育,不斷增強“八種本領”、提高“七種能力”,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努力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行家里手。
4.堅持不懈改進作風。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不斷優化支出結構,嚴控“三公”經費,嚴禁新建樓堂館所,嚴控高檔裝修改造。堅持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推動形成活力迸發的創新生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定穩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推出系列問政節目14期、《問政通報》93期、《云上問政有回復》17期、《問政追訪》25期。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從督辦情況來看,各地各部門緊盯《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重點工作,主動作為,克服世情、疫情影響,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總體上穩中有升,部分重點工作進展較好,但也存在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一是個別經濟指標還有提升空間。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分別位列全省第9位、第10位,完成糧食產量占全年產量的3.38%。二是個別重點工作效果還不夠明顯。推進官埠城鄉融合發展、新興產業發展、非煤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等,需加大工作力度。三是個別目標任務措施還不夠具體。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農民進城買房就業、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工作,要細化工作措施。
各地各相關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盯《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重點工作,進一步查擺問題、強化責任、硬化措施、補齊短板,確保“十四五”開局良好、行穩致遠。一是聚焦產業發展。堅決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三重”決策部署,落實“六個一”工作機制,緊盯掛牌督辦的80個重點項目,更大力度推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持續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增長動力轉換。二是聚焦深化改革。要落實好、承接好國家、省重大改革、重大試點示范項目,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繼續弘揚“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精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蓄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勢能。三是聚焦生態建設。要堅持不懈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打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深入推進西涼湖、斧頭湖治理,實施幕阜山生態修復,建設“綠色咸寧”,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四是聚焦民生保障。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全面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落實好強農惠農政策,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促進社會事業發展,讓群眾生活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