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做好政府工作使命光榮、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2021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八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和市委五屆八次、九次全會、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安排,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注重需求側管理,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加快建設特色產業增長極、轉型發展示范區、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確?!笆奈濉遍_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202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5%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10.5%;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糧食產量117萬噸;完成省定節能減排任務。
確定以上預期目標,綜合考慮了2020年低基數因素和我市潛在經濟增長基礎,既積極進取又為應對不確定性留出余地,兼顧當前與長遠,有利于穩定信心和預期。我們將打好經濟發展主動仗,全力爭取更好結果,奮力實現“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筑牢發展基石。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更加注重有效投資,更大力度推動消費回升,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快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完善月調度、季考核、半年拉練、全年結賬項目推進機制。謀劃推進通山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通城藥姑山中醫藥產業園等立市立縣大項目,滾動實施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強力推進省、市重點督辦和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建成赤壁長江公路大橋,加快推動赤壁500千伏輸變電工程、蒲圻電廠三期、咸寧-九江高速公路、赤壁長江公路大橋東延段高速公路、簰洲灣長江大橋及接線高速公路、通城-修水高速公路、嘉魚-崇陽高速公路、通山黃荊口水庫、王英水庫引水二期工程等重點項目。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上市公司或行業龍頭企業投資項目不少于3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億元以上項目100個;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00個。
加快釋放消費潛力。實施消費擴容升級工程,加大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新消費供給力度,打造特色消費節點城市。發展“小店經濟”,繁榮夜間經濟,支持“直播電商”、無接觸配送等新業態發展,推動家政、養老等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改造提升商業步行街,打造便民消費圈。實施“互聯網+農產品進城”工程和“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支持電商與郵政、快遞、物流協同發展。
深化對外開放合作。“一縣一策”制定市場開拓方案,大力建設咸寧外埠展示窗口。精心組織參加上海進博會、廣交會、廈洽會等國家級展會。持續推進外貿“三項工程”,重點支持進出口總額億元以上企業做大做強。深度開展與友城合作,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繼續辦好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大會。加強與港澳臺交流,開拓東南亞、中東、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擴大文旅、中醫藥、健康養老等領域特色服務貿易。
(二)扎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完善發展布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點面支撐、多點發力,著力構建實施“武咸同城、市區引領、兩帶驅動、全域推進”區域發展布局。
加快武咸同城。建立完善武咸協同聯動推進機制,高標準建設官埠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嘉魚武漢融合發展區,謀劃推進“武漢南大學城”建設,打造武漢功能拓展重要承載區和重大產業轉移“橋頭堡”。加強咸寧高新區同武漢東湖高新區深度對接,積極融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加快打通武咸快速通道,基本建成107國道咸安繞城段,大力推動武漢-咸寧-南昌高速鐵路、咸寧-黃石貨運鐵路、咸寧機場、市城區南外環高速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全力打造咸寧長江綜合門戶港,構建鐵水公空多式聯運體系。
突出市區引領。堅持統籌謀劃、組團發展、協同建設,推動市主城區、咸安區、高新區一體化發展,打造競爭力、吸引力、帶動力更強的中心市區,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茖W劃定城市功能分區,提升城市發展能級,主城區大力發展城市經濟、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優化高新區發展機制,支持咸寧高新區打造省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加快建設全國50強高新區;堅持市區聯動,支持咸安區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大健康產業。探索“飛地經濟”模式,推動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約。
壯大縣域經濟。加快沿江綠色發展示范帶和幕阜山特色產業帶建設,積極推動“兩湖”片區治理,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支持咸安區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中國桂花城核心區。支持嘉魚縣建設湖北經濟強縣,打造濱江公園城市。支持赤壁市建設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市,沖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支持通城縣建設全國“回歸創業示范縣”、全國中藥產業大縣,打造建設湘鄂贛區域協作先行區。支持崇陽縣打造“兩山”理論實踐示范樣板、山區鄉村振興引領區,建設全國應急醫療物資保障基地。支持通山縣打造國家新型能源之都,建設國家全域旅游強縣。
(三)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發展質效。更大力度推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增長動力轉換。
做強特色主導產業。建立培植主導產業“六個一”機制。發揮生態優勢,集中力量發展大健康產業,打造中國中部康養城,全力建設中國桂花城。壯大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等五百億產業集群,引進培育更多頭部企業、瞪羚企業、金種子和有終端產品企業。鼓勵中小微企業進入龍頭企業供應網絡,支持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特種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支持通城縣打造百億電子線材產業。實施產業數字化改造工程,培育互聯網融合發展平臺2家,省級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企業總數達30家。加快推動“企業上云”工程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行動,新建5G基站1000座,建設“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示范區,打造華中電子信息基礎材料基地和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5%以上,大力推動冶金、建材、機電、紡織、森工、涂附模具、電力能源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實施“兩化融合”示范工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管理、節能減耗等領域應用。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萬千百”質量提升工程,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健康、養老、育幼、文體、物流、家政、物業等服務行業品牌,支持國家苧麻紡織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建設,創建質量強市。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多式聯運短板,打造華中網絡貨運物流總部基地,推進全國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創建工程,推動物流降本增效。以發展鄉村旅游為突破口,建設萬間農家旅舍、千間農家旅館。
(四)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開放,激發發展活力。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持續釋放制度紅利,蓄積高質量發展強勁勢能。
全面深化改革。落實好、承接好國家、省重大改革、重大試點示范項目。深化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統籌供銷社綜合改革。大力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深化預算績效管理,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制度。鞏固信用咸寧品牌。細化投融資模式改革,加快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發展。把控好房地產供給節奏,商品房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區間。
加快創新步伐。建好“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培育省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2家,新增科創企業100家,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300家。加快創新平臺建設,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家,建設科技創新平臺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比例達40%。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更多企業多渠道掛牌上市。實施南鄂英才計劃、大學生引進計劃,打響“南鄂杯”高創賽品牌,積極培養選拔鄉土人才。
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v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行“證照分離”,深入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提升行動,大力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互聯網+監管”、包容審慎監管、信用分類監管。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繼續加強政務公開,加快推動政務數據有序共享,推進市縣鄉村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就近可辦、異地可辦”。做強做優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積極培育全省民營經濟100強企業。
(五)深入踐行“兩山”理念,轉換發展路徑。堅持生態優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繪就具有鄂南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加強生態修復治理。堅持不懈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打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在構建長江生態共同體上走在前列。健全河湖庫管護長效機制,強化濕地保護,推進沿江水網連通工程,幕阜山水資源配置與生態修復綜合整治工程,試點推進大型湖泊清淤治理。實施幕阜山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范項目,推進全域國土綠化,加強非煤礦山、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態修復治理。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建設一批國家級綠色工廠。新建一批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探索“無廢咸寧”建設試點,探索建立“禁塑”長效機制,抓實垃圾分類工作。
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持續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支持通城縣、通山縣、崇陽縣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示范縣。實施“綠色咸寧”標準體系,推動公園城市建設與國際標準接軌。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制度、領導干部生態環境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優化陸水河、斧頭湖、西涼湖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六)堅持城鄉雙輪驅動,優化發展模式。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全域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積極推進城市補短板強功能工程,抓好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創建驗收工作,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實施綠道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設彩色宜居文化咸寧。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服務管理月度綜合評價機制,加快構建“數治+智治+共治”大城管模式,著力解決老百姓停車難、買菜難、如廁難等煩心事。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產業提效、產品提質、生態提升行動,加快咸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步伐。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高效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大力培植茶葉、油茶、楠竹、桂花、雷竹、蔬菜、中藥材、水果等特色產業,推廣“納米農業”,打響赤壁青磚茶、通城油茶、嘉魚蔬菜、崇陽雷竹筍、通山麻餅、咸安桂花糕等品牌。啟動“擦亮小城鎮”行動,推動“三鄉”工程,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農村移風易俗。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鞏固拓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加快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積極化解村級債務。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發力,積極鼓勵農民進城買房落戶就業。主動調整完善扶貧工作體制機制,加強防止返貧監測,扎實推進產業、就業、消費扶貧,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七)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共享發展成果。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提升市域治理水平,讓群眾生活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完善民生保障體系。財政民生支出只增不減。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鼓勵多渠道靈活就業,支持企業穩定崗位,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新增城鎮就業3.7萬人。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扎實做好困難群眾幫扶救助工作,落實好各項民生惠民補助政策。
促進社會事業發展。擴大公辦和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實施市城區義務教育三年提升計劃,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推進普通高中多樣特色規范發展,新建市第一高級中學,辦好職業教育、老年教育,推進特殊教育。支持湖北科技學院新建梓山湖校區,支持咸寧職業技術學院“雙高”建設,加快東湖學院南校區建設。全面推動健康咸寧建設,促進中醫藥振興,打造疾控體系改革、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咸寧樣板”,提升縣域醫共體建設水平,加快建設市第二人民醫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施母嬰安全計劃,關愛留守兒童少年、婦女、老年人,提升普惠托幼養老水平。加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力度,加快提升城鄉居民文明素養。謀劃建設向陽湖中國文創產業聚集區,加快市檔案館、文化“四館三場兩中心”、體育“一場兩館”群眾性文體設施建設。推進“萬里茶道”申遺、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適時舉辦市第二屆運動會、溫泉文化旅游節、國際溫泉馬拉松賽。
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斷鞏固疫情防控決定性成果。全面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推進市縣鄉綜治中心和人民調解中心規范化建設,深入推進小區業委會、村灣理事會、“一村一輔警”全覆蓋,依法化解信訪積案和歷史遺留問題。深化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雙報到”制度,加快推廣網格化管理服務“多網合一”,深入推進“一線協商”“村灣夜話”“星空夜話”。常態化制度化推進掃黑除惡,推動“雪亮工程”升級,持續創建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堅持創建“雙擁”模范城市。實施餐飲品質提升工程,不斷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做好國防動員、民族宗教工作,支持工青婦、紅十字等群團組織發揮更大作用。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政府治理效果直接影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我們將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動政府治理更精準更高效。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和完善“思想引領、學習在先”機制,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永恒課題、終身課題。自覺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實化“施工圖”,當好“施工員”,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見效。加快健全與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相一致的工作考評體系。
(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市紀委監委的同級監督,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落實憲法宣誓制度,認真組織實施“八五”普法,增強公職人員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健全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機制,更好發揮新型智庫作用。
(三)加快提升專業素養。樹牢“終身學習”理念,增強補課充電緊迫感,自覺趕上時代潮流,增強“八種本領”、提高“七種能力”,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努力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行家里手。
(四)堅持不懈改進作風。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弘揚真抓實干、雷厲風行的良好政風,以釘釘子精神抓工作落實。繼續壓減一般性財政預算支出和“三公”經費,用政府“緊日子”換老百姓“好日子”。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強化公權力運行制約監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摘自2021年咸寧市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