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生態環境分局,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
《2021年度全市生態環境工作要點》已經局務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抓好貫徹落實。
附件:2021年度全市生態環境工作要點
咸寧市生態環境局
2021年3月3日
附件:
2021年度全市生態環境工作要點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全市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按照新機制運行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意義重大。根據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工作要求,現對2021年全市生態環境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市委五屆九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2021年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工作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長江大保護,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持續推進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的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
二、主要目標
1.水環境方面。國考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好于Ⅲ類)斷面比例和劣Ⅴ類斷面控制比例達到省考核要求;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比例100%。
2.大氣環境方面。全市城市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均值和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省考核目標要求。
3.土壤和地下水環境方面。全市受染污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地下水質量保持穩定。
4.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方面。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率滿足“十四五”規劃序時進度要求,醫療廢物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率100%。
5.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方面。全市氮氧化物、VOCs、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比例滿足省下達“十四五”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時序進度要求。
6.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滿足省定目標和“十四五”規劃時序進度要求。
7.核與輻射安全方面。輻(放)射源100%安全處置,核與輻射安全零事故。
三、重點工作安排
(一)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
1.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發展低碳經濟、清潔能源和森林碳匯,推進重點行業、領域節能和低碳示范建設,倡導低碳消費。加強對納入省控排管理企業的指導和服務,督促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節能改造,提高企業碳排放管理能力,按時間節點完成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履約等各項工作,全面完成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年度下降目標和累計進度目標。
2.優化環境準入管理。嚴格落實“三線一單”制度,依法依規開展環評審批。督促省級及以上經濟開發區完成規劃環評跟蹤評價。加強排污權交易與環評審批、排污許可證核發聯動,督促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污指標單位通過市場公開出讓方式取得排污權。加大“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工作力度,開展“政務服務提升行動”,創建“黨員示范崗”、十星級文明窗口和紅旗窗口。加強對環評機構的管理,定期組織對其環評報告編制質量進行考核通報。擴大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實施范圍,大力推行豁免環評、告知承諾制環評等環評審批簡化措施。
3.深入開展生態創建。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指標,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或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加大對縣(市、區)創建國家和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支持力度,督促、指導各縣(市、區)積極申報創建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強化“綠盾2021”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督促、指導有關部門抓好衛星遙感監測發現問題整改。積極協調有關單位加強與對應省直部門對接,力爭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居全省前列。
4.大力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系與溝通,加大生態文明建設、污染防治攻堅、突出環境問題整治等工作和長江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積極組織有關單位申報第六屆省環境保護政府獎。以“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6·5”世界環境日、“12·4”憲法日等為契機,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環境宣傳活動。推進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促進環保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規范健康發展。
5.系統謀劃“十四五”和2021年生態環境工作。按照“一減少、兩改善、四提升”工作思路(即到2025年全市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環境風險防控水平、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空間格局優化和資源利用水平提升),編制完善“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水、氣、土三個專項規劃。加大生態環保項目策劃、包裝、申報力度,爭取讓更多項目進入中央生態環保項目庫。加快推進“智慧長江”、斧頭湖生態保護帶和淦河生態修復等項目建設,確保相關項目如期完工。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1.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行動。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共治,協同推動建立水量水質聯動生態調度機制,建設美麗河湖。扎實開展鄉鎮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整治“回頭看”,保障群眾飲水安全。以排口排查為基礎,以排污口許可管理為重點,進一步摸清全市重點水污染底數,實行分類整治。強化地表水水環境質量監測和考核,優化結果運用,倒逼水質改善。持續實施陸水、斧頭湖及西涼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探索和完善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管理機制。健全完善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機制,持續推進長江保護修復攻堅,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和三磷污染綜合治理“三提升”行動。
2.持續推進空氣質量提升行動。加強PM2.5和O3協同控制,大力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氨氮減排項目建設。組織開展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回頭看”專項檢查和鋼鐵、建材、火電、陶瓷等重點行業和使用燃煤鍋爐的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整治。強化已登記非道路移動機械尾氣排放抽測和機動車尾氣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聯合交通運輸部門深入推進機動車排放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I/M制度)。健全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深化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理,推動落實差異化管控措施。深入開展聲環境質量提升行動。
3.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深入開展污染地塊和疑似污染地塊排查、重點區域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土壤環境質量常規監測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實時更新污染地塊和疑似污染地塊名錄。強化污染地塊土壤環境聯合監管,推進污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貫徹落實《湖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2))》 ,全面完成省定農村村莊環境整治任務。進一步排查農村黑臭水體,逐步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落實農村環境監測要求,督促規模化種、養殖場開展自行監測。繼續開展重點區域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督促高風險化學生產企業及工業集聚區、礦山開采區等重點區域落實防滲措施。
4.強化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持續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防治,完成重金屬年度減排任務。推進尾礦庫污染防治,推行廢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試點。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強化廢塑料加工利用企業污染防治監管。
5.確保核與輻射安全。編制印發《咸寧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加快建立輻射事故應急管理體系。強化輻射安全許可服務和核技術利用單位監督檢查和隱患排查,督促指導各地加強問題整改。開展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管理系統數據質量核查,提升監管效率。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科普宣傳,防范化解涉核項目鄰避問題。
(三)加快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
1.完善生態環境治理責任體系。嚴格落實黨政負總責環境保護工作機制,調整優化市本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成立相關專業委員會,加大對市直有關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落實情況和專業委員會工作開展情況檢查督辦力度。指導縣(市、區)優化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制定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成立相關專業委員會。全面梳理自身職責,準確界定市、縣兩級生態環境部門工作職責,推動全面、深度履責。制定企業非法排污有獎舉報辦法,推動建立鄉鎮和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網格員管理制度。貫徹落實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實施辦法和督察工作規范,抓好省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組織開展中央第一輪環保督察及其“回頭看”、省環保督察、長江經濟帶警示片等“四位一體”反饋問題整改“回頭看”。進一步組織對全市污染防治攻堅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排查,做好中央和省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迎檢相關工作。
2.完善生態環境治理監管體系。加強排污許可監管,建立健全以排污許可為核心的企業環境管理制度。加強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管理,提升自動監控設施聯網率和數據有效傳輸率。持續開展“執法+服務”活動,深入開展污染源現場執法“雙隨機”抽查、生活垃圾焚燒達標排放、秸稈焚燒和涂料加工等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健全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將公職人員環境保護違法違規、失信違約等信息納入政務失信記錄,并歸集至相關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依法依規公開。積極開展生態環境統計改革,全面提高生態環境統計數據質量。規范環境信訪工作程序,及時受理、回復群眾環境信訪問題,促進環境信訪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3.完善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體系。加大無人機巡查、紅外線遙感等現代感知手段和移動式監測設備應用力度,用好用實即將建成并交付使用的“智慧長江”生態環境監管項目,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打造天地人合一的環境監測體系。加強與公安、檢察、法院及紀檢監察機關等部門聯系和溝通,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大對拒不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監管職責和環境治理義務單位和個人追責問責力度,建立健全環境損害賠償責任追究體系。緊盯“一廢一庫一品”(危險廢物、尾礦庫、危險化學品)風險,加大環境隱患排查、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隊伍建設力度,妥善應對突發環境事件,建立快速反應的環境應急管理體系。
(四)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1.自覺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把增強政治能力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必修課,不斷提高黨員干部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及時通報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問題典型案例。認真執行“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開好每月主題黨日活動。嚴格落實黨員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制度,黨員領導干部、黨組織書記全年至少講1次黨課。
2.抓好創新理論學習。落實“思想引領、學習在先”工作機制,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入腦入心。組織開展“提升綜合能力、打造環保鐵軍”集中培訓,提升黨員干部綜合素質。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識形態領域情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以喜迎黨的百年華誕為契機,深入開展中共黨史教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3.推動基層組織全面過硬。貫徹《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抓好縣(市、區)生態環境分局黨組設立和紀檢監察機構健全,推進縣(市、區)生態環境分局黨建責任落實。發揮黨建督查巡察作用,聚焦重點工作、重要制度落實情況,加強黨員干部監督和管理,督促黨員干部履職盡責。加強對縣(市、區)生態環境分局、局機關科室、局屬單位和黨員干部考核管理,規范開展局機關、市監察支隊人員職級套轉及晉升,推進創先爭優。加強環境保護鐵軍隊伍建設,加大環保專業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建好用好黨員活動中心,加強黨員干部學習交流,調動黨員干部工作積極性。嚴格執行基層黨組織任期制度,落實換屆提醒督促機制,推進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嚴把發展黨員入口關,統籌做好支部發展黨員和黨費收繳使用管理工作。找準黨外人士和群團組織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結合點,定期開展相關活動,充分發揮黨外人士和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作用。貫徹落實黨員下沉社區工作制度,推動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常態化長效化。
4.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堅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預防在先,深化黨章黨規黨紀和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扎實開展全市生態環境系統第22個黨風廉政建設宣教月活動。深入開展清廉機關創建活動,落實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強化重點崗位和人員監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機制。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管好用好財政和專項資金。鞏固文山會海治理成果,精簡文件會議和督查考核事項。
5.積極完成共性目標任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統籌做好法治建設、平安建設(綜治工作)、安全生產、“多城”同創、精神文明建設、統一戰線、政務信息、政務公開、維穩、反恐、國家安全、掃黑除惡、打擊非法集資、建議提案辦理、網絡安全、密碼管理、目標責任制管理、預算管理、檔案管理、機關后勤、愛國衛生、全民健身、國土綠化等各項工作。